- · 《中国集体经济》栏目设[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数据库[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收稿方[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投稿方[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征稿要[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刊物宗[06/30]
襄汾县丁村壮大集体经济纪实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5月23日下午3时许,在丁村的狗妮土布店,村民陈素平坐在织布机前,手中的梭子来回飞转,一根根红蓝相间的棉线交织一起不断延展。她说:“我今年已经67岁了,用传统的织布手艺还能
5月23日下午3时许,在丁村的狗妮土布店,村民陈素平坐在织布机前,手中的梭子来回飞转,一根根红蓝相间的棉线交织一起不断延展。她说:“我今年已经67岁了,用传统的织布手艺还能挣钱,凭的就是我们丁村的旅游产业。”
“我们先后建成一座可同时容纳500人用餐的研学旅游接待餐厅、一座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规划100余个车位的停车场。”丁文涛说,研学旅游产业对全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断增强,丁村形成了以古村落为核心,向研学、餐饮、住宿、采摘等形式辐射的绿色旅游产业。
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丁村发展的步伐更快了。近年来,丁村累计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临汾新闻网讯“灰砖青瓦里写满质朴,木刻砖雕中尽是文化,好,真好!”5月23日上午,襄汾县新城镇丁村民居7号院的厅堂里,来自太原的游客李思园连声赞叹。她时而驻足不前,时而专注观察,时而拍照留念,仔细观赏这座400多年的民宅建筑。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在旱厕改造中,丁村紧抓契机,全村改造厕所251座,完成率达到100%;投资30余万元建成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座;全村完成“煤改电”工程,清洁取暖改造全面普及。
记者祁欣 郑远飞
这项实打实的行动,让一些村民有了投资的念头。村民吕红耿承包了村里200亩土地发展粮食和蔬菜种植,他说:“现在承包村集体的土地,合同上把价格、条款、细则写得清清楚楚。有啥问题提出来,村干部主动帮忙解决,发展的心劲儿更高了。”
“为了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村里可是费了劲……”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丁文涛回忆道,从“走出去”外出考察到“请进来”精准培训,从农村环境治理到基础设施建设,从举办系列活动到精准发展产学游……丁村铆足了劲头发展旅游产业。
2018年,丁村被确定为襄汾县研学旅行九大营地之一。专业合作社紧抓机遇,聘请丁村博物馆研究人员、导游、民间艺人为研学导师,充分挖掘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宅文化内涵,研发了模拟考古、燧石取火、土布演义、丁村剪纸、木版年画、平阳麻笺(造纸体验)、传统花馍制作、八大碗传统美食、传统婚俗礼仪9项研学体验课程。
端起“金饭碗” 收益节节高
2017年,村党总支主导成立了全省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旅游发展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增长打造了“新引擎”。
守住“金饭碗” 日子比蜜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如今的丁村,古建筑周边绿树掩映,各项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布坊的机杼声与村民笑语相知合奏,翻开了乡村振兴的全新篇章。
漫步于丁村的石板路上,古朴的气质、文化的魅力扑面而至。这一座座矗立了400余年的古民居,见证了时光流转,见证了岁月更替,更见证了丁村的振兴崛起和丁村人在致富路上的稳步前行。
彼时的丁村,空有一座座古民居,配套设施近乎于“零”,村容环境差强人意,村民守着“金饭碗”却纷纷外出打工。
今年,丁村开展了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行动,让村内资源管理在“阳光下”进行。通过党员干部和网格员队伍带头,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实现了村集体“三资”的经营提效。丁村清查300余亩集体土地、清理过期合同2份、重新完善签订合同3份,出租了村集体闲置房屋。其中,机井承包合同增收2万元,村集体闲置房屋租赁合同增收5万元。
捧牢“金饭碗” 前景无限好
除了给村民带来收入的传统织布手艺,丁村还发展出独特的“地摊经济”--村民们在自家门前摆起地摊,售卖土特产品、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一名村民说:“到节假日和周末游客较多时,每天的销售收入有二三百元。”
如今的丁村,旧貌换新颜。兴旺的旅游产业,优美的村庄环境,让这座古老的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村里栽植垂柳、国槐、冬青等绿化树种2786棵,全村绿化率达到40%;建成丁村文化公园,村民休闲有了好去处;建成了卫生公厕5座,修建公共浴室1座。
丁村民居和丁村人遗址是两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丁村依托“一村两‘国保'”的独特资源,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旅游产业,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增收”,为美丽丁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网址: http://www.zgjtjjzzs.cn/zonghexinwen/2022/0623/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