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集体经济》栏目设[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数据库[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收稿方[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投稿方[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征稿要[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刊物宗[06/30]
山西绥德县郝家桥村第一书记高广军:继续壮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经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十位个人、十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其中,山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经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十位个人、十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其中,山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获得了集体荣誉称号。
据人民日报消息,郝家桥村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6户、548人,贫困发生率30.7%。脱贫攻坚战以来,郝家桥村多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截至2020年底,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43元。
郝家桥村现有日光温室大棚20座,图中为黄瓜种植棚。(受访者供图)
郝家桥村第一书记高广军说,现在村里变化非常大,土窑洞补好了顶、贴上了砖,院里种起了树,村里的泥巴路也被砌平。“全部都改造得相当漂亮。”
新京报:知道郝家桥村获得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时,是什么感受?
高广军:组织上派了村支部书记刘振喜去北京领奖,我们其他干部还有村民,一早上就挤在村委会议室里看直播。那真是高兴啊,因为知道得这个奖相当不容易,全国才评了十个集体,而我们就是其中一个。
颁完奖后,获奖的消息马上就在村里的微信群传开了。现在全村人都知道了,到处都在兴高采烈地谈论。
新京报:郝家桥村曾经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高广军:最主要的是没有产业,基础设施落后。其次呢,村里的荒地多,每家每户以前是单独种植,非常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又少,每户人家就一到三亩地,所以种植产量一直很低。
新京报:为此想出了哪些脱贫办法?
高广军:首先是“土地流转”,每家每人留下五分地做口粮地,其余的都流转集中,一共集中到6000亩地发展现代农业。比如我们现在有2000亩的山地苹果,有60多座温室大棚,种西红柿、黄瓜、桃树等等。
前年开始,县里调来一个农机方面的专业技术员,一直在村里给农民进行现场指导。比方说什么时候施肥?用些啥药。以前,就只能靠农民自己的经验。我们还搞了个五百千瓦的光伏电站,2018年开始发电,每年收入在45万元左右。 另外就是发展红色旅游业。特别是今年,来的人特别多。
郝家桥村改造后的窑洞。(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脱贫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高广军:最主要的困难还是刚开始宣传“土地流转”的时候,那会儿好多人不愿意,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嘛,他们就靠这个生活。我们刚提这方面的政策时,他们就说,流转以后我们还咋生活?所以我们就多次上门给他们讲解,说扩大规模发展的好处,最终还是给讲通了。
新京报:脱贫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高广军:2015年,我们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6000元。2020年脱贫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1543元。
以前居住环境差,下雨时,老人们都不敢出去,因为村里都是泥路,走两步就打滑摔跤。现在这些泥巴路都给铺平了。
过去大家都是住最简陋的土窑洞,屋里屋外都灰头土脸的。后来我们给每户人家补贴一万二千元让他们修整房子。把要换的玻璃、门框都换一换,窑顶也补一补,墙面刷个漆。院落里也要增添绿化等等,全部都改造得相当漂亮。
新京报:未来打算如何发展?
高广军:我们打算继续发展村集体经济。比方说下一步要扩大湖羊养殖,现在存栏有3000只,未来要发展到至少6000只。还要建饲料加工厂,建个冷库——我们有2000亩山地苹果果园嘛,建个冷库可以存放苹果,延长保存期。
红色旅游方面也要全面发展起来。目前村里还没有游客吃住方面的设施,未来就要做起农家乐和民宿,让游客可以在村里多停留一些时间,把旅游产业链上的收入全面提高起来。
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编辑 胡杰 校对 薛京宁
来源:新京报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网址: http://www.zgjtjjzzs.cn/zonghexinwen/2021/0303/1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