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宣威市发展村集体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宣威市围绕产业做文章,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户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4.9%降至1.17%。 宣威市按照“支部引领、干部带头

本报讯近年来,宣威市围绕产业做文章,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户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4.9%降至1.17%。

宣威市按照“支部引领、干部带头、大户入股、群众参与、带动脱贫”的思路,全面摸底各村集体经济现状,制定支持集体经济政策目录,发挥组织优势选准产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合作社负责人,实现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达5万元。培育3000余名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种植养殖技术知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教育培训,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基础。选派310名第一书记,968名驻村工作队员,168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指导驻点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实现贫困村产业全覆盖。农业、林业、扶贫等涉农部门和结对扶贫单位,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政策、资金、项目、信息、技术、人才等全方位支持。推行“基础补贴+绩效补贴+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村(社区)干部报酬补贴制度,奖励标准按年度分段提取、累计补贴的方式计算,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该市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五型”发展模式,形成了模式多样的发展格局。“资产经营型”发展模式,46个村(社区)通过开发房地产项目、盘活村集体办公用房、商铺店面、仓储设施等不动产,开展租赁经营,通过收取租金增加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资源开发型”发展模式,结合宣威旅游发展规划,在东山芙蓉彝寨、杨柳可渡小镇和普立尼珠河等旅游项目建设中,村集体以资产资源入股与经济主体开展合作,挖掘土地、山林、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资源潜力,51个村依托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发乡村旅游,带领周边群众发展生态农业,增加收入。“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在农业产业相对发达、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社区),充分整合相关部门扶持资金,或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等方式,与当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合作,积极培育农业庄园、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宣威市辣椒、中药材、鲜花种植业和宣和猪养殖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60余个贫困村解决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服务创收型”发展模式,对于剩余劳动力多、群众服务需求大的村(社区),创立各类服务公司、劳务合作社,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多样化服务进行创收。在城郊的村(社区),与一扇门控股有限公司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签约,通过发展面向城市消费的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服务,延伸产业链,实现农村劳动力、特色农产品等综合开发,47个村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领群众致富。“合作共赢型”发展模式,通过吸引投资者投资、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共同发展本地经济的基础上有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对于地处偏远、村内资源困乏、发展空间较小的村,结合中心镇、中心村和易地扶贫搬迁村建设,探索乡镇统筹、易地新建、村组合作、强村带弱村等多种方式发展集体经济,36个“空壳村”实现脱壳,群众稳步致富。

宣威市坚持“好上加好”的理念,将本地村级集体经济在50万以上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升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优势品牌,市财政投入近6000万元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党组织引领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全市30个贫困村全力实施省级50万扶持壮大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品牌产业。双河乡杨家村成立宣威市垚淼森鑫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建成800平方米年产100吨的干酸菜现代化加工厂,吸纳常年务工群众60余人,流转群众土地种植辣椒300亩、花椒600亩、青菜600亩,销售曲靖、昆明等地,实现总产值60余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海岱镇定点帮扶单位昆钢公司投资1.52亿元分期建设刺梨加工厂,投产后,“海岱金果”饮品已在全省实现年平均销售收入5500万元,提供50个就业岗位,可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00余户4600余人,户均增收4000元。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网址: http://www.zgjtjjzzs.cn/zonghexinwen/2020/1109/836.html



上一篇:在乡村振兴中打造集体经济强村,汝州朱寨村这
下一篇:宁夏杨郎村:集体经济再分红 村民致富笑颜开

中国集体经济投稿 | 中国集体经济编辑部| 中国集体经济版面费 | 中国集体经济论文发表 | 中国集体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