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集体经济》栏目设[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数据库[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收稿方[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投稿方[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征稿要[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刊物宗[06/30]
四川蓬安:壮大村集体经济 促农民增收致富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巨龙镇探索并推广了“羊角嘴模式”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里成立 土地 股份 合作社 、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破解了农村无人种地、农业
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巨龙镇探索并推广了“羊角嘴模式”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破解了农村无人种地、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低、农民增收难、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等系列难题。
村集体获利30多万元户均增收1100多元
在巨龙镇羊角嘴村委会一侧,是今年8月才修好的烘干机房,刚好赶上了今年的水稻丰收季。村上的老支书何继民忙着操控设备,另有几个村民拿着蛇皮口袋忙着将烘干的稻谷装袋入仓。
“今年收了20多万公斤谷子,亩产500公斤,已经卖了15多万公斤,按3元/公斤算,45万元已经入了村集体的账。”何继民笑着说,今年村里收的谷子就能卖出60多万元,除去40多万元的成本,能获取纯利20多万元。加上种粮大户补贴6万元,水稻收获后种植油菜、蔬菜还能赚5万元左右,村集体能获纯利30多万元,户均增收1100多元。
这只是老羊角嘴村的集体经济账。今年4月,丰收村与羊角嘴村合并成新的羊角嘴村,村里的水田从450亩增加到1100多亩,明年的集体收入可望翻倍。
老羊角嘴村的820人233户全部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了合作社,留守在村里的有100多人,其他人外出务工,所有的田地交给合作社打理。
“村里已经开了群众大会,2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20%用作村里的公益事业,剩下的60%分给村民。”何继民说。
据蓬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羊角嘴村的村集体收入水平长期在全县居于前列。今年该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2.3万元,比2013年增长了378%。
三社融合破难题合作社增收村民乐
羊角嘴村喜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村村民于2013年自发成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3年4月以前,村里土地撂荒4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4%,个别组高达70%以上,‘有地无人种、良田长杂草’成为普遍现象。”何继民说,地荒着不种太可惜,村民辛苦种一年又没收益,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了“鸡肋”。
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成为当时羊角嘴村两委的首要任务。经村民代表大会商量:村民都把地入股搞合作社,自己的合作社种自己的地,人不够就用机器。
2013年6月,该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启动,首批吸纳178户农民的583亩耕地入社,2015年,228户农民的747亩耕地全部入社。2014年2月,羊角嘴村的巨龙镇腾飞农机专业合作社启动建设。村里在家的60多位村民大多代表家人在3个合作社的成立协议上按了手印。
在县上和镇上的指导下,合作社的章程起草出来,并选举了理事会和监事会。何继民当选为当时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会的理事长,另外由村民选举了5名监事会成员。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具体运作,监事会负责监督。
根据当时的成本一核算,机械化种植要比传统人工种植划算得多。何继民说,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是采取产前统一农资采购。根据种植品种和面积,集中采购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既能保证农资质量,又降低采购成本。二是产中统一技术服务。由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栽植标准,统一组织机械耕作,统一管护技术,组织和指导农户进行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生产。三是产后统一产品销售。合作社统一打造品牌、加工销售,收益统一交付土地合作社集中分配,这样下来,成本每亩约为618元。而采用传统人工耕作的话,每亩成本约为1010元。新的种植模式比传统种植模式光成本每亩就节约了392元。传统种植模式每亩粮食产量为450公斤,产值为1242元,每亩净收益(不含土地成本)232元;新的机械化耕种模式,每亩粮食产量约500公斤,产值为1449元,每亩净收益(不含土地成本)831元,新的机械化耕种模式产生的净收益比传统人工模式每亩多599元。这样一来,合作社的收入增加了,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集体经济带动推动乡村全方位发展
合作社赚了钱,也就是农民赚了钱,集体经济收入也水涨船高。
作为村里的农机手,何文平一年仅驾驶农机工资至少3万元。村里50多岁的向居明给合作社做账,负责称粮食,给稻田看水,一年的工资就有六七千。
村集体有了钱,就能有更多的资金用在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以及村里的公益事业。
据了解,目前羊角嘴村所有的机耕道已经修建完成,所有的水田机器都能下田耕作。今年4月初,村民俞世能家的房子被大火烧了。村里马上按照D级危房政策给他修了新房子,此外还给他补助了1000元和100多斤大米。村里的11名“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网址: http://www.zgjtjjzzs.cn/zonghexinwen/2020/101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