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关于科学传播这些点你得背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0月7日,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两位女性科学家获奖。因为她们发现了一种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双链断裂策略CRISPR/Cas9,这项技术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影响。通过这种方法,研


10月7日,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两位女性科学家获奖。因为她们发现了一种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双链断裂策略CRISPR/Cas9,这项技术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影响。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高精度地改变动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助力新的癌症疗法。


而上一次“基因编辑”进入我们的视野还是2018年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也从那之后基因编辑这四个字被我们熟知,然而我们更了解的是基因编辑婴儿带来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媒体也是持批评的态度,也因此,不具备专业知识的绝大部分人


1.名词解释:科学传播(2018复旦大学学硕 714)

2.社交媒体进行科技传播的可行路径(2020安徽大学专硕)

科学传播主要是以公众理解科学的理念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传播渠道和手段,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提升公共的科学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中曾指出把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看成是同等重要的。把传播概念的理解大大扩大了,把它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出来。

从科技传播的角度来讲,科普或是科学传播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一是学术界的学术交流,实际上它也是一种科技传播。二是国际上常说的公众科技传播的概念。三是产业技术转移方面的科技转播,这个作用也确实是非常大的。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有三个名称:科普、科技传播、科学传播,分别代表科学传播的三个群体和三种模式。由中国科协所主导的科普是主流和正统,拥有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三重特征,近20年来有边缘化趋势。科技传播的研究者主要是传播学家,主要关注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与科普理念没有冲突。科学传播的倡导者主要是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挑战传统科普的三大意识形态。以北大科学传播中心为标志,形成了中国科学传播的批判学派。三种模式仍然处在剧烈的互动和融合过程之中。

科学传播是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领域之中新兴的一个学术领域,它与传统科普和传播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传播,在中国语境中又被称为科普或科技传播,

现如今,中国的科学传播在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下也迎来了发展的“红利期”,出现了大量的官方(中国科普网)的和非官方的科学传播主体(果壳网、丁香医生等)。

以往的公众传播宣传色彩极为浓厚,表达方式更为严肃。而现在,由于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除了官方主体之外、科学爱好者和科普作家,集结不同的社交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来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尤其是是来自民间的受众, 通过像“知乎”“维基百科”这样的知识分享和问题解答平台, 自主创造科学传播的内容, 知识生产方式也经历了由专业到协同的变化。

科学知识的传播路径由过去的“一对多”转变为节点式、裂变式的模式。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多线路传播形式交织在一起, 所有对信息的接收都不再是单次的行为, 每个受众都是一个节点, 节点与节点之间是相互联通的, 点赞、转发、朋友圈分享使得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扩大, 多次信息传播累积, 可以实现“病毒式”的传播效果。在2019年 全球首张黑洞照片在网络上引起轰动, 果壳网以《黑洞你好:第一次拍到你前, 我已经无数次描绘过你的样子》为题进行报道, 在朋友圈引起广泛的转发,文章浏览量10万+,在看人数八千+。


1、受众科学素养不强、知识鸿沟过大

科学传播不是一个简单的自上而下的线性扩散, 而是科学传播者和科学受众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过程, 是关涉诸多要素的系统工程, 因此受到受众科学素养的影响和制约。目前, 受众在对科学专业术语、科学观点、科学思维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主动获取科学信息的积极性不够高, 对科学传播本质的把握和理解还不到位。除此之外, 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状态,知识鸿沟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的加宽。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网址: http://www.zgjtjjzzs.cn/zonghexinwen/2020/1013/714.html



上一篇:赞,龙游县18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提前摘帽!
下一篇:中国经济经过40年发展,是否进入拐点

中国集体经济投稿 | 中国集体经济编辑部| 中国集体经济版面费 | 中国集体经济论文发表 | 中国集体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