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江西德安: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变身记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网] 专栏 关注此专栏 随时随地乐享资讯 中新网江西德安8月20日电(记者 姜涛)夏末秋初,行走在江西省德安县林泉乡清塘村的田间小路上,两边特色产业一派生机景象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网] 专栏

关注此专栏 随时随地乐享资讯

中新网江西德安8月20日电(记者 姜涛)夏末秋初,行走在江西省德安县林泉乡清塘村的田间小路上,两边特色产业一派生机景象,甘薯月底就能开挖上市,沃柑长势良好,加之售罄不久的大棚西瓜及稻花鱼养殖产生的收益,这个昔日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已经变身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发展示范村"。

清塘村曾经是德安县挂了号的"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各项事业滞后,经常拖乡里的后腿。这让挂点该村的林泉乡党委副书记傅洪波头疼不已。

"这里村民构成比较复杂,全村18个组村民分别来自九省一市,以往党支部开个会,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开展工作困难重重。"傅洪波坦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产业落后。

对于这点,驻清塘村第一书记林小荣深有同感。驻村伊始,他就走村入户调研摸底了解情况。

2019年5月,德安县《关于印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一出台,林小荣更感责任与压力,他马上召集村"两委"干部商量发展集体经济产业,但村集体连保运转都困难,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发展产业。

林小荣与村民唠家常。 姜涛 摄

为筹措发展产业启动资金,清塘村成立合作社,开始经营本村特色农副产品。在帮扶单位、辖区企业、县城商超等各方的帮扶下,村里快速上马了一些时间短、见效快的产业,把赚来的钱发展西瓜种植和甘薯种植,光这两项产业村里一下增收20万元左右,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村里无钱办事的问题。

据林小荣介绍,为了解决长远发展的资金需求,清塘村结合县血防改造项目,还发展了20亩的稻花鱼养殖,逐步发展到垂钓及农家乐,推动村集体持续增收,每周都有垂钓爱好者慕名而来,带来了稳定收益的同时,也增添了发展的活力。

此外,在乡、村两级的努力下,引进沃柑种植企业在林泉乡发展千亩果业种植。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就已经种下果树近500亩,并与清塘村集体联合成立了各占50%股份合作社,共同发展果业种植,还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目前已发放务工工资5万余元。

所有的这些成果,在清塘村书记罗时美看来,林小荣功不可没,"他不怕吃苦,经常跟老党员与村民谈心唠家常,还积极跑项目跑资金,把村里的党员活动场所打造好了,把法制政策宣传、党的路线教育等方面抓起来了。"

"通过这两年的努力,清塘村的产业铺开了,村干部思维变活了,村民的面貌大大改善了,我认为这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傅洪波言语间信心满满。(完)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网址: http://www.zgjtjjzzs.cn/zonghexinwen/2020/0821/573.html



上一篇:邯郸探索六种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下一篇:大器晚成螺蛳粉,折射中国经济有韧性

中国集体经济投稿 | 中国集体经济编辑部| 中国集体经济版面费 | 中国集体经济论文发表 | 中国集体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