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集体经济》栏目设[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数据库[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收稿方[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投稿方[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征稿要[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刊物宗[06/30]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沙张村创新方式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共享发展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记者张海峰张双双报道图①:“土沙张”旧村一角。 图②:沙张村通过产业带动强村富民,很多村民购置了小轿车。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张双双 本报通讯员 段 慧 每次来沙张,都有
□记者张海峰张双双报道图①:“土沙张”旧村一角。
图②:沙张村通过产业带动强村富民,很多村民购置了小轿车。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张双双
本报通讯员 段 慧
每次来沙张,都有新鲜事。日前,记者来到齐河县沿黄乡镇胡官屯镇沙张村,一见到村党支部书记曹光庆,他就握着记者的手说,村里刚和三元朱农业科技发展公司达成协议,首期200亩地10万元的流转定金已经入账,双方共建500亩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这次与“明星村”三元朱牵手之所以让曹光庆看重,不仅是因其名头,更在于能够借助三元朱的科技力量和销售平台,提升当地果蔬种植水平效益,并带动200名村民就业。
沙张村是一个小村,全村270口人,900多亩耕地,早年因交通不便、村容破败、增收乏力,曾被周围群众称为“沙窝张”“土沙张”。如今,这个最小、最偏僻的沙张却成了周边的七八个村的中心,重要原因就是该村从2000年开始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引来美润牧业等6家现代农业企业落户。曹光庆时常说,自己的目标就是让所有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手中有活干,小康路越走越宽。
去年4月升任美润牧业挤奶厅主管后,村民董义山每月工资达4300元。随后他新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宝蓝色车身总是擦得干干净净。董义山去上班走路只需要五六分钟,骑车主要是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37岁的董义山和妻子之前在外务工,身患肺癌的母亲2014年去世,家底被掏空了;一年后妻子又因突发脑血栓失去劳动能力。一系列变故后,董义山不得不辞去工作回到家中,生活的压力让他难堪重负。
得知董义山的困境后,村里先是把他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相关扶持政策,2017年初村里又介绍他到美润牧业成为一名挤奶工,“开始一个月挣2000多元,慢慢涨到3000多元。”成为主管后,他的工作主要是监管牛奶质量,为此他换了一部新手机,装上了相关工作软件。
记者问美润牧业总经理赵俊峰,是不是因为董义山是贫困户,又是村里介绍来的,所以照顾他当主管,赵俊峰坦言:“牛奶质量过关不过关,关键看这个岗位,一天4万多元的奶,我可不敢拿这个做人情。董义山工作认真负责,这是他自己努力得来的。”
今年春节,董义山被评为优秀员工,获得2000元奖金。一直以来,家里生活虽然有些拮据,但对两个孩子的学习不吝投入,孩子们也没有让家人失望,奖状贴满大半个墙面。去北京上大学是两个孩子也是一家人共同的期盼。
董义山一家的期盼并不是空想。沙张村有9户已脱贫贫困户,4户脱贫不脱政策。目前从中已经走出4名本科以上大学生,其中有一名更是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的硕士。
贫困户李成海家里大女儿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目前在德州工作,也在备考研究生。多年前李成海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好在妻子在村里农业园区担任小组长,还有土地租金、项目分红、教育救助等收入,可供两个孩子上学。提起过往,李成海说,“我刚生病时,孩子差点辍学,是村里送钱过来,解了燃眉之急。”
李成海家二女儿现在齐河一中读高三,成绩也很优秀,在去年学校组织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作文大赛”中她获得嘉奖,作文讲述的就是“土沙张”变身小康村的故事。说起这些学生娃,曹光庆颇为自豪,“村民都觉得日子有奔头,孩子们一定都有出息。”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网址: http://www.zgjtjjzzs.cn/zonghexinwen/2020/081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