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向海而兴战贫困——钦州市钦南区发展村级集体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场招商会在刚投入2500万元建成的 钦州市 钦南区村级集体经济扶贫物流园举行,吸引了一批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参与项目有59个村,预计每年各村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以上。 钦南

一场招商会在刚投入2500万元建成的钦州市钦南区村级集体经济扶贫物流园举行,吸引了一批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参与项目有59个村,预计每年各村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以上。

钦南区是“中国大蚝之乡”品牌基地,也是全国第二大冬辣椒种植基地,钦州海红米的唯一种植区。钦南区也是属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2万以上的一类非贫困县(区)。近年来,该区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统筹资金1700多万元,为每村投入5万-7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实施集体经济项目485个,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00%覆盖,各行政村(农村社区)全部完成4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目标任务。

7月2日,“决战决胜走基层 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团来到钦南区,了解当地依托“一山(那雾山)一海(茅尾海)一路(钦陆公路)”丰富的资源,通过强村带弱村、能人带产业、村企共建、向海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做强做优实体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钦南区村级集体经济扶贫物流产业园项目规划图。钦南区委组织部供图

借力发展

融入企业产业链

钦南区尖山街道与市土地储备中心签订了流转协议,流转闲置土地共1455亩作为种养区,引入合作社,与辖区内7个村(社区)联合建设330亩海红米立体种养,200亩巴沙鱼养殖示范基地。可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个,年内预计销售海红米收入130万元,销售巴沙鱼收入超60多万元,各村(社区)获得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

这是该区实施“村企共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区积极整合现有的企业资产,利用村集体耕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等资源,通过集体土地资产入股、专项扶持资金入股、开发入股等方式,由村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或前景好的本地企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合作建设,融入大企业的产业链条,借力发展。

该区实行“公司+基地+村民合作社+农户”“农业龙头企业+产业示范基地+村民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等运作模式,以村企联办、基地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创建“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集体经济示范区,带动村民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沙埠镇5个村联合投入资金65万元,与广发雷竹公司建设占地130亩的雷竹种植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扩大到1000亩,吸收40多名贫困户务工,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

目前,该区共引进企业建成“村企合作型”集体经济项目152个,打造了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65个,累计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600多万元。

根据沿海实际,该区加快向海经济发展,通过做强做活“海资源开发”实体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该区提档升级产品产业链,去年共安排发展资金170多万元对海红米种植进行奖补,创建了海红米品牌。目前,海红米种植已经覆盖6个沿海乡镇,建成了5000亩海红米集体经济产业基地。

五指毛桃基地内农户正在劳作。钦南区委组织部供图

能人带动

贫困户脱贫有依靠

那思镇的300多亩种植基地,“山泉豆角”长势喜人,卜德禄正忙着组织村民采摘。

卜德禄是那思镇人,他长年在外做蔬菜流通生意,是事业有成的经济能人。2018年回乡创业后,他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与那思镇10个村签订集体经济项目合作协议,带领群众种植“山泉豆角”,吸引村里的贫困户参与。

这是钦南区积极鼓励、支持和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所取得的一个成果。

钦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因村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养技术致富带头人。把返乡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返乡能人培养成村干部,鼓励党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电商等。

用好“海资源开发”,通过土地流转,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该区由村集体统一流转村民丢荒的盐碱田等土地,把村里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由能人或村民合作社统一开发,建设海红米种植、巴沙鱼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构建起农民、集体、企业三方利益联结机制。

同时,驻村扶贫工作队定期跟踪,农业、科技等部门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等。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种致富实用技术“田间教学”200多场次,培养各种技术致富带头人148人,带动了600多名贫困户脱贫致富,解决5700多名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网址: http://www.zgjtjjzzs.cn/zonghexinwen/2020/0803/487.html



上一篇: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 遏制资本市场机
下一篇:【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壮大

中国集体经济投稿 | 中国集体经济编辑部| 中国集体经济版面费 | 中国集体经济论文发表 | 中国集体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