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集体经济》栏目设[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数据库[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收稿方[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投稿方[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征稿要[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刊物宗[06/30]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困境及出路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农村地区发展越来越重视,颁布了很多政策促进乡村发展。在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改革必不可少。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使农村
现阶段我国对农村地区发展越来越重视,颁布了很多政策促进乡村发展。在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改革必不可少。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使农村建设与发展有了全新方向。然而伴随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形成与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在一些方面遇到了困境。
党中央陆续出台了很多相关改革政策,促进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然而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还存在一些困境。应在实践中探究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农村集体产权所有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管理机制,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1]。
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
1.1 农村集体产权遗留很多历史问题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历了几十年发展。期间没有开展集体产权的确认工作,同时没有任何形式的登记手续。
几十年来,农村新增人员与死亡人员持续增加,使集体产权确权难度变大,造成很多农村地区的集体产权在占有与使用上存在问题。
由分散经营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农村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调整。在对生产关系进行调节期间,并没有对产权作相应登记,导致现阶段可以查到的有关记录不够完整[2]。
1.2 改革意识较为薄弱
针对当下我国农村发展状况而言,村干部与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我国大力倡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期间,很多村干部以及农民因为对我国颁布的政策与措施理解不够,在政策方面出现认知错误。一些村民被传统思想束缚,片面地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损害到自身的利益。一些村干部甚至认为随着改革持续深化,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处理不好相关事务或干不好本职工作。这部分人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误区,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
1.3 股权制度不健全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村土地包户到个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民劳作和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削弱了集体产权。直至现在,我国并未建立一个较为系统化的集体产权制度,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难度。
现下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未在农村建立起较为健全的股权体制,股份安排和退出的标准不明确。股权体制的不健全,既增加了农村集体股份在实际管理时的难度,也使农村集体经济中资产管理环节缺少应有的绩效评价,因此实行效果并不理想[4]。
1.4 身份界定制度还需优化
对于农村集体经济成员的身份界定,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但并未结合当下农村具体发展情况设计对应的落实方案。很多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颁布了一些落实环节的指导方案,但对农村到城市务工、外嫁等复杂情况的处理难以得到村民一致认可。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性大,一些外出务工者到城市务工后与农村失去联系,在很大程度上给农村集体经济成员的身份界定带来难度。一些地方政府并未针对“外嫁”人员身份界定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这给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5]。
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出路
2.1 创建纠正历史农村产权记录的工作机制
此前对农村集体产权所作的登记,存在土地划分界限与大小不一致的问题。这是由于以前缺少能够精准测量与计算的工具和方式,造成测绘结果不严谨。应创建纠正历史农村产权记录的相关工作机制,利用现代化的测绘方法进行测量,同时改正原有数据。要实现公开透明,公布开展的测绘与计算结果,同时告知要进行更改的农户,让农户自己完成确认登记。
2.2 加强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宣传工作
在我国转型与发展的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在城乡发展政策调节的前提下,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农村以往的经营方式已然难以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让人们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在农村经济实际运行期间增加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
初步改革期间发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人们对产权制度改革并不是很重视,对这项改革的具体内容抱有质疑的态度,因此应增强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宣传。村干部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者需要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村民了解并掌握先进的思想,采取民主决策的方式,调动起村民参加制度改革的积极性,让村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以及利益的收获者[6]。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网址: http://www.zgjtjjzzs.cn/qikandaodu/2021/0620/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