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集体经济》栏目设[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数据库[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收稿方[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投稿方[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征稿要[06/30]
- · 《中国集体经济》刊物宗[06/30]
经济变迁过程中的农村卫生室研究以山东鲁村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鲁村位于鲁西南平原,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医疗卫生资源曾经非常匮乏。中医、草医甚至巫医神汉一度成为鲁村人求助的对象。人民公社时期依托集体经济建立了合作医疗
鲁村位于鲁西南平原,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医疗卫生资源曾经非常匮乏。中医、草医甚至巫医神汉一度成为鲁村人求助的对象。人民公社时期依托集体经济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和大队卫生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经济萎缩,大队卫生室倒闭,私人卫生室成为村级医疗卫生系统的主角。
1 合作社及人民公社时期的鲁村经济与卫生室
当时农村产业形式单一,除土地以外,村民没有其它的营生,收入水平很低。
首先,根据当时的制度设计,农民的医疗保障应该由村集体负责。依托集体经济,鲁村建立起合作医疗制度,培养了一些半医半农的赤脚医生。当时的合作医疗国家不拨款,只靠村集体的支持和农民自己每年缴纳一部分的经费,筹资水平很低。当时的合作医疗和大队卫生室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大队卫生室不是一个盈利机构而是一个福利机构,是大队整个行政单位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村集体的经济能力有限,无法做到完全的免费医疗,因此卫生室必须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就产生了“一根针、一把草”、“土单验”原则和“四自”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室经营方略。
“一根针、一把草”是说当时卫生室的医生看病主要依靠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因为中医主要的工具就是银针,所用的草药更是随处可见,成本低且容易获得。给农民看病时要尽量简单、便宜和有效。这就产生了看病过程中的“土单验”原则。
土单验即土方、单方和验方。土方指尽量用本地常见的药方,单方指开中药时要用尽量简单的药方,验方指要用经过检验、切实有效的药方。这体现了当时卫生室行医时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也治病。当时农民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是很低的,这样的原则切合实际。而且最初的体制设计也杜绝了开大方、拿贵药和多收费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当时的大队卫生室归集体所有,房屋、药品等一切财产都归大队所有。赤脚医生也一边行医,一边务农,医生只是政府给他们的一个兼职工作,没有固定薪金,生产大队给予一些补贴或者记工分代酬。
“四自”即自种、自采、自制和自用。由于上级没有拨款,只拨给少量的药物,大队卫生室的经费十分短缺。赤脚医生不得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经费短缺问题。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制药厂,利用一些简陋设备,制造一些价格较低的药品,治疗效果很差。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下的鲁村卫生室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农村全方位的变革,使农业内部的经营结构日趋合理,而且释放出大量劳动力,为其它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私人开业的卫生室也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
2.1 改革初期的鲁村卫生室
改革解决了鲁村人吃饭的问题,但是现金收入的增加有限。这种经济状况对鲁村第一个私人卫生室的经营者Y来说,必须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既有的经济水平能否维持一个卫生室的运转,二是经营活动如何安排才能既满足村民需求又能保证自己一定的盈利。因为与之前的大队卫生室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私人卫生室没有集体经济和其它资金的支持,自负盈亏,卫生室的运营和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盈利为基础。当时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就是上级卫生部门为了解决村里的防疫任务,也需要有人从事卫生室经营,因此从管理上,对当时的私人卫生室不收取任何费用。但是,当时国家规定卫生室的药品销售价格为中药提价30%,西药提价10%,而且由于政策限定,也因为药品市场不够发达,卫生室药品由乡卫生院统一配给或者从县药材公司进货,没有其它的进货渠道。因此卫生室从每种药品的获利是既定的。据Y介绍,卫生室常备的药品也就十多种,“贵药老百姓买不起,便宜药虽然盈利少,但老百姓总还吃得起”。
2.2 市场化改革深入发展并全面展开时期的鲁村卫生室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入深入探索并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1985年,国家取消了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1]。农民继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之后,又获得了产品交换的自主权,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现金收入的增加使鲁村人医疗需求水涨船高,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他们愿意花多一些钱,采用较好的治疗方式。这样的市场需求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鲁村及其附近村子的卫生室增加到5家,卫生室是专卖西药不卖中药,因为西药效果快且服用方便,而中药量大、效果慢且服用麻烦,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鲁村人普遍选择了西药。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网址: http://www.zgjtjjzzs.cn/qikandaodu/2021/0409/1109.html